首页 > 手表资讯

泥足铁兽:苏德战争前夕的苏军KV重型坦克部队

浏览量:14 | 时间:2023-10-14 03:31:17


  ■一辆被击毁的KV-1坦克,其炮塔侧面有两处明显的弹孔,可能是被88毫米高射炮击中。

  ■1942年8月在顿河前线坦克局部照片,这辆坦克至少被击中了20次,但仅有一发炮弹击穿了炮塔侧面,注意车体上有一枚炮弹嵌入装甲。

  在战争期间,苏军大部分坦克兵都是征召而来,但在战前坦克兵更多是在爱国热情激励下主动参军的志愿者。作为技术兵种,坦克部队对于兵员素质要求较高,而作为“突击铁拳”的重型坦克部队更是对兵员精挑细选,尽可能选择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候选者,具有高中以上学历且有车辆驾驶经验或接受过机械方面培训的人员优先进入重坦部队。战前苏军规定,坦克部队的基层指挥员至少要接受为期一年的教育训练,而军士和普通士兵的训练时间为六个月。20世纪30年代的大清洗运动极大影响了坦克部队的建设和训练,严重打击了官兵士气,战备水平和训练质量都令人堪忧。

  ■保存到今日的KV-1重型坦克,尽管存在很多缺陷,KV-1在苏德战争初期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炮手射击训练是通过在主炮内架设的机枪来完成的,以节约炮弹和减少炮管磨损,战斗训练更多针对于进攻敌军碉堡工事,而应对隐蔽的敌军反坦克炮阵地的训练基本没有,相比之下诸如反复装填模拟炮弹之类的初级训练和政治教育占用了大量训练时间。与德军装甲部队在训练阶段就将新兵编成固定车组不同,苏军坦克兵只有进入作战部队后才编成车组,显然不利于默契团队协作的形成。

  KV-1最大的优势在于厚重的装甲,其车体正面及侧面装甲厚度均为75毫米,炮塔正面和侧面分别为90毫米和75毫米,部分型号正面装甲厚度达到110毫米。凭借坚厚的装甲防护,在苏德战争最初七个月中,面对德军坦克和反坦克武器,KV-1几乎是无敌的存在,当时没有一种德军反坦克武器能够在正常距离内击穿KV的装甲,即使从20~50米的近距离内射击也是如此。当然KV-1的防御也不是无懈可击,一个主要弱点是炮塔座圈容易中弹卡住,导致炮塔无法旋转,后来苏军在车体两侧焊接防弹板,降低此类情况的发生几率。在战争初期,德军反坦克炮兵对付KV-1的主要方法是在近距离射击履带和观瞄设备,使其丧失机动能力和观瞄能力,再调动大口径火炮轰击或由步兵进行爆破摧毁之。

  当战争来临之际,苏军重坦克营的战备情况也是漏洞百出。一部分营的装备是1940年到1941年冬季交付的,直到夏季坦克还存放在库房里,没有进行充分的测试和检修,弹药和燃料储备也很不充足。受到主管军工生产的库利克元帅的影响,KV坦克所需的76.2毫米炮弹和152毫米炮弹的生产优先级较低,未能建立充足的储备,燃料也同样短缺。以隶属于第6机械化军的第7坦克师为例,该师是战前少数装备较为充实的坦克师之一,到1941年6月拥有50辆KV-1和150辆T-34,但76.2毫米炮弹仅有1.5个基数,而且全是榴弹,没有穿甲弹,柴油储备只有1个基数,这些燃料在开战后两天内就在向集结地域开拔途中消耗殆尽,导致全师丧失机动能力。还有更为恶劣的例子,第41坦克师的KV-2连一发炮弹都没有,只能顶着炮火碾压德军。更为糟糕的是,苏军战前制定的作战计划要求各机械化军一旦入侵发生必须立即投入反击,等于剥夺了重坦克营进行作战准备的任何机会。

  除了技术缺陷,KV-1的炮塔成员的位置不尽合理,影响了战斗力的发挥。在KV-1炮塔内,车长位于火炮右侧,兼任装填手,炮手位于火炮左侧,副驾驶兼机械师位于炮塔后部,除了必要时接替驾驶员操纵车辆外,还负责操纵炮塔尾部机枪和车顶机枪。然而,炮塔顶部舱门却开在副驾驶座席上方,而非车长上方。这种配置存在两个弊端:首先,车长同时兼任装填手,无法专心指挥,其次也不方便从顶部舱口观察外界情况,结果在战斗中车长负担沉重,顾此失彼,难以有效指挥作战,也不利于车辆以及步坦之间的协同。

  KV坦克在压制德军步兵的战斗中优势更为明显,因为大部分德军步兵部队仅有37毫米PaK36型反坦克炮提供保护,而这种武器对付KV坦克毫无用处,即使更强的50毫米PaK38型反坦克炮也占不到便宜。在这类战斗中,苏军KV坦克常常要承受数百发炮弹的猛烈打击,但很少有炮弹可以穿透其厚重的装甲,即使弹药耗尽,苏军坦克兵也会继续冲锋,以车体和履带为武器,无情地将德军反坦克炮及其炮手碾得粉碎。罗科索夫斯基对那些经历苦战的KV坦克有这样的回忆:“从战场上归来的KV坦克面相一般都很难看,装甲板上密布着弹坑,有时甚至连炮管都会被打穿……”

  ■1941年9月向进攻集结地开进的KV-1坦克,可见车体和炮塔都加装了附加装甲板,增强防御能力。

  ■1941年11月第17坦克旅的一个KV-1坦克车组,尽管面临很多困难,苏军坦克兵依然奋勇作战。

  KV坦克的传说直到1941年底德军使用更大口径的反坦克炮才开始褪色,随着德军装甲部队和反坦克炮部队的装备得到升级换代,KV坦克的防御优势逐步削弱,渐渐沦为次要角色,在1943年后被IS系列重型坦克所取代,但它在战争初期的表现已经在战争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高仿表,。

  在战场上要摧毁目标首先要做到发现目标并能准确命中,这方面KV-1则暴露出很多不足。首先,KV-1炮手使用的TMFD-7型瞄准具视场仅有15度,视野狭窄,这意味炮手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搜索并锁定目标;其次,车长使用PTK-5型潜望镜虽然视野更宽,但在左后方存在盲区,而德军很快发现了这个缺陷,选择从左后方向KV-1发起攻击;最后,KV-1的坦克炮射速缓慢,通常只有4~8发/分,而德军反坦克炮在熟练炮手操纵下可以达到12发/分的射速,因此隐蔽良好的德军反坦克炮可以在KV-1做出反应之前反复射击数次。

  无论以什么标准衡量,苏军的KV重坦克营在苏德战争之前都不能视为准备充分、训练有素的战斗部队,但是在充满勇气和牺牲精神的苏军坦克兵的驾驭下,这些钢铁巨兽还是战争初期给德军造成了可观的损失和极大的心理震撼,并在个别局部战斗中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战绩,有效延缓了德军的推进速度,甚至迫使德军暂时转入防御!这样的战例在1941年夏秋可谓不胜枚举,比如著名的杜比萨河阻击战,在1941年6月24、25日,来自第2坦克师的1辆弹药充足的KV-2在一处渡口竟然牵制了德军第1、6装甲师的部分兵力长达48小时之久,最后被德军88毫米高射炮摧毁,而命中的7发高射炮弹中仅有2发击穿了装甲。第10坦克师的一辆KV-1在近距离遭到40发德军反坦克炮弹的攻击,却依然干掉了8辆德军坦克。最经典的战例发生8月19日列宁格勒近郊,第1坦克师的一个坦克排4辆KV-1在排长季诺维克罗巴诺夫少尉指挥下伏击德军装甲纵队,横冲直撞,一举击毁38辆德军坦克,克罗巴诺夫的座车包办了22辆,并被135发炮弹击中,堪比魏特曼在维莱博卡日的著名战斗。

  当1941年6月22日德军发动“巴巴罗萨”行动,侵入苏联领土时,苏联红军拥有24000余辆坦克,但T-34仅占5%,而KV坦克更是只有2%。在1941年夏季,苏军正处在迅速扩充中,根据斯大林在1940年7月的决策,苏军开始着手创建机械化军作为未来作战的突击力量,按照编制计划,每个机械化军由2个坦克师和1个摩托化师组成,拥有坦克1031辆,其中包括126辆KV坦克和420辆T-34坦克,就纸面实力而言大大超过德军装甲师。

  就火力而言,KV-1坦克早期型装备的L11或F-32型76.2毫米坦克炮都有足够的威力摧毁在战场上遭遇的德军目标,包括坦克、自行及牵引式反坦克炮、各种车辆以及暴露的步兵等等。KV-1主要使用两种弹药:OF-350破片杀伤榴弹重量6.21公斤,初速610~638米/秒,虽然装药偏少,但对于缺乏防护的牵引式反坦克炮或装甲薄弱的自行反坦克炮都能做到一击致命;BR-350A穿甲榴弹重量6.3公斤,初速612米/秒,在500米距离上能够穿透62毫米的装甲。在1941年时德军最重型的IV号坦克装甲最厚处只有50毫米,在理论上KV-1的坦克炮足以对任何德军坦克构成威胁。

  ■1941年9月,一位苏军指挥员在KV-1坦克车组部署战斗任务,这辆附加装甲型KV-1隶属于第108坦克师。

  战前,苏军重坦部队以营为基本作战单位,一个重坦克营由营部和三个坦克连组成,营部编有1辆KV坦克,每个坦克连编有10辆坦克,全营共31辆坦克,然而到1941年6月仅有6个重坦克营达到或接近满编。KV-1坦克采用五人车组,包括车长兼装填手、炮手、驾驶员、副驾驶兼机械师和机电员,而装备152毫米炮的KV-2坦克增加一名装填手。在苏德战争的第一个月内,大多数苏军重坦克营都无法维持原有建制,多与T-34组成混编营,或以7~10辆坦克组成连级单位投入战斗,到1941年12月,苏军新建的坦克旅中仅有5辆KV坦克。直到1942年中期,随着后方坦克生产的恢复,KV坦克产量增加,苏军才重新组建营团级的重坦部队。

  “KV坦克真正令敌人惊愕,它们能顶住德军坦克装备的所有型号火炮的火力!”战争爆发时的苏军第9机械化军军长,未来的苏联元帅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曾这样评价苏德战争初期KV重型坦克的表现,这绝非夸张之词,在1941年夏季的严峻时刻,KV坦克是苏军能够给法西斯德军以震撼并能延缓其进攻步伐的少数武器之一手表批发,。然而,正如1941年时的苏联红军被称为“泥足巨人”,KV坦克也是一头“泥足铁兽”,在坚厚的装甲背后远非完善的战斗机器,在技术性能、后勤供给、人员训练、部队编制各方面都存在缺陷,缺油少弹,甚至以冲撞碾压摧毁德军目标,由于操纵失误或机械故障而损失的坦克远多于战斗损失,本文就追溯一下苏德战争爆发前夕苏军KV坦克部队的状况。

  ■在1941年夏季被德军击毁的苏军KV-1重型坦克,炮塔侧面可见累累弹痕。

  ■这幅彩绘表现了一辆战绩卓越的KV-1坦克,其炮塔侧面绘有数排战果标志。

  苏联红军的第一支重型坦克部队是1935年组建的第5重型坦克团,装备T-35重型坦克,随着更多的T-35列装部队,该团扩编到旅级规模,到1939年时已经辖有3个坦克营和1个训练营。当KV重型坦克于1940年开始装备部队时,苏军又在萨拉托夫和奥廖尔建立了新的坦克训练单位,同时也在KV坦克的生产厂家基洛夫工厂设立了培训班,训练坦克驾驶员和机械师。在战争爆发前,苏军计划组建18个坦克师,每个师编有2个重坦克营,总共36个营,每个营装备31辆KV坦克,这项计划至少需要培训超过5000名坦克兵,然而到1941年6月仅有600名坦克兵完成了基础训练,组建完成的重坦克营也只有18个,距离目标相差甚远,而且均未做好战斗准备。

  ■一枚德军75毫米炮弹未能击穿KV-1坦克的装甲,嵌入钢板之中,这枚炮弹可能来自IV号坦克早期型的短身管75毫米炮。

  ■一辆KV-1坦克在被击毁前将一辆德军卡车撞毁,这种撞击战术经常被KV坦克采用。

  到1941年6月,在苏联西部各军区的机械化军中,仅有10个坦克师获得了KV重型坦克,被分配到18个重坦克营中,总共有433辆,其中三分之二集中在基辅特别军区,此外还有大约70辆坦克属于训练单位或作为后备。然而,只有三分之一的重坦克营在人员和装备上接近满编,而其余的营都编制不足,平均满员率为75%。部队中充斥着刚刚入伍的新兵,特别缺乏有经验的指挥员、军士和机械师,基层军官和军士的缺编幅度在25~75%之间。各重坦克营的训练水平比较低下,只有第8坦克师的重坦克营参加了1940年的秋季演习,而其他各营从未组织过连级以上的战术演练。

  ■车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内的KV坦克生产线,该厂是战时KV坦克的主要生产厂家。

  ■1941年夏季,从一辆被苏军遗弃在公路上的KV-1坦克,其外观相当完好,很可能因为燃料耗尽或机械故障而被放弃。

  KV重型坦克的主要生产厂为基洛夫工厂,战时转移到车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苏军在战前下达了制造3800辆KV重型坦克的订单,到1941年6月仅完成了约600辆,其中包括402辆KV-1和204辆KV-2。KV-1又细分为KV-1/1939型和KV-1/1940型。KV-1/1939型安装1门短身管的76.2毫米L-11型坦克炮,在1940年6月到10月间生产了106辆,车重43.5吨,装甲厚度为75~90毫米。KV-1/1940型安装1门性能更好的76.2毫米F-32型坦克炮,在1940年11月至1941年6月生产了296辆,部分坦克在炮塔和车体上增设了附加装甲板,装甲厚度增加到110毫米,车重增至47.5吨。KV-2是在KV-1车体基础上安装一座大型炮塔,配备1门152毫米M-10T榴弹炮,用于突破筑垒地域,车重达52吨,装甲厚度为75~110毫米。

  (温馨提示:本文约6400字,配图28幅,原创不易,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苏德战争第一年苏军KV重型坦克给德军造成的冲击,远比后来德军虎式坦克在西线给盟军带来的恐慌更为严重。KV坦克的威力可以从德军反坦克炮部队的惊人损失中得到印证:从1941年6月到1942年5月,德军在东线毫米反坦克炮,其中很多毁在KV坦克的履带下,德军在“巴巴罗萨”行动之初投入的37毫米反坦克炮损失了45%,同时伴以惨重的人员伤亡。当然,苏军为此付出的代价同样高昂,在战争最初六个月内,苏军投入了1540辆KV坦克,损失高达900余辆,只有24%被德军火力摧毁(半数被88毫米炮或重炮击毁),却有61%因为机械故障或燃料耗尽而被遗弃,即使如此KV坦克对德军反坦克炮的交换比依然能达到1∶3或1∶4。

  在战前,苏军重型坦克部队的训练存在很多问题,很多苏军坦克兵回忆,训练科目大多不切实际,对于作战毫无益处可言。为了减少KV坦克的磨损消耗,延长使用寿命,苏军总参谋部要求驾驶训练利用陈旧的T-27超轻型坦克进行,实际上很多驾驶员只有在进入作战部队时才能接触到新型的KV坦克。在1941年6月,大多数KV驾驶员只有3~5小时的驾驶经验,还是在不同型号的坦克上获得的,对KV坦克的操纵颇为陌生,而且缺乏对复杂地形的适应训练,不能熟练地利用地形隐蔽运动。

  ■苏军KV坦克部队的士兵们在阅读报纸,这显然是一张宣传照片,士兵背后的KV坦克装备了1门F-34型76.2毫米坦克炮。

  ■1939年9月完成的KV坦克原型车,炮塔内并列安装了1门76.2毫米炮和1门45毫米炮。

  战前,以图哈切夫斯基为代表的苏联军事理论家在创立大纵深作战理论时,对坦克的运用做了定位:轻型坦克负责侦察和步兵支援,中型坦克用于纵深推进,扩大战果,重型坦克则注重对敌军坚固防线的突破,KV坦克正是基于这一角色而研发的。KV坦克的设计始于1938年T-35后续车型的开发计划,由约瑟夫科京领导的技术小组在列宁格勒基洛夫工厂进行设计,1939年12月定型,其原型车参加了苏芬战争,表现得到军方首肯,于1940年开始量产并列装,根据安装火炮的不同分为KV-1和KV-2两种型号。

  战前苏军坦克部队基层指挥员的训练也很糟糕,军官普遍缺乏战场应变能力,只能机械地执行上级命令,在战场观察和步坦协同方面也训练不足,甚至不少军官不能准确判读地图,结果将部队带入不适合坦克运动的地形中,自陷囹圄。战争爆发后,为了补充战损,苏军坦克兵的训练时间被压缩,军官训练缩短为八个月,军士和士兵训练减为三个月,训练质量更为下滑。

  KV-1最大的弱点莫过于机动能力。KV-1安装一台V-2型600马力柴油机,推重比在12.6~13.7马力/吨,最大公路速度可达35公里/小时,最大越野速度为17公里/小时,然而这些只是理论数值,实际上很难达到,在实战中KV-1前进速度通常只能保持在3~4公里/小时,而且沉重的车体导致KV-1的战场通过性能很差,很容易陷在松软泥泞的地形中,或是受阻于承重能力较弱的桥梁。更为严重的是,KV-1的变速装置存在严重缺陷,操纵困难,可靠性差,故障率高,有资料显示KV-1在行驶800公里后其离合器就会失灵,甚至在1941年11月7日的红场阅兵时发生过KV-1在斯大林面前抛锚的尴尬情形。在苏德战争初期,KV坦克部队的大部分损失都是由于操纵不当或机械故障而导致的,比如第8坦克师至1941年8月损失的43辆KV坦克中仅有13辆毁于德军炮火,其余30辆因机械故障或陷入沼泽而被放弃。

  ■1942年成排停放在车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内的KV-1坦克,其中既有焊接炮塔型号,也有铸造炮塔型号。

  ■一群德军士兵在围观一辆KV-1坦克,其炮塔指向车尾,可能在撤退时因故障而被遗弃。

  ■一个KV坦克车组的四位成员在座车前合影,他们身后可见是一辆带有附加装甲板的KV坦克,炮塔侧面的标语为“胜利属于我们”。

相关文章
© 2019-2023 Copyright ze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